碳纖維細如發絲、輕如鴻毛,單根直徑只有5至7微米,大約是人頭發絲的十分之一粗,密度大約只有鋼的四分之一。同時,它又強如鋼鐵。一束一米長的T1000級碳纖維,重量大概只有0.5克,卻可以承擔500公斤左右的拉力。
憑借優越的力學性能,以及耐腐蝕、抗氧化、不生銹等特性,如今碳纖維被加入到樹脂、金屬、陶瓷、混凝土等材料中,成為制造先進復合材料的重要增強材料,應用范圍日益廣泛,成為不少人口中的“新材料”。
從棒球棒、網球拍,到自行車、汽車、風電葉片,再到大型飛機、運載火箭……在位于青海西寧的中復神鷹碳纖維生產基地展廳內,一件件實物、模型展品令人目不暇接,彰顯了這種新材料的應用正向高端工業制造和科技領域不斷拓展。
作為碳纖維重要市場,我國碳纖維一度大量依賴進口,價格十分昂貴。因此,碳纖維又被稱為“黑色黃金”。彼時,市場上T700級碳纖維曾經賣出過每噸元的高價。而后來,當國產碳纖維“開花結果”,市場碳纖維價格應聲回落。
碳纖維發展兩大“后勁股”領域
01風電葉片 碳纖維葉片應用已成趨勢
近年來,風電裝機量增長,能源局新數據顯示,今年前7個月,風電新增裝機量達2631萬千瓦,累計裝機量達3.9億 千瓦。而隨著平價時代到來,風機大型化趨勢尤為凸顯,陸上風機單機容量高突破10兆瓦,海上風機單機容量突破18兆瓦,葉片長度也在不斷刷新行業紀錄。
大型化給風機葉片材料性能帶來考驗,傳統玻璃纖維復合材料性能不足的情況下,碳纖維成為新的“后勁股”。
黃軒指出,與玻璃纖維相比,碳纖維的比模量和比強度均大幅增加,碳纖維復合材料比玻璃纖維復合材料密度更低、強度更高,突破了玻璃纖維材料的性能極限,可保障風機葉片在增加長度的同時降低重量。“利用碳纖維葉片可進一步提升海上風電機組設計上限,甚至可支撐20兆瓦、300米葉輪直徑的機組開發。”
除了為海上風電機組大型化提供保障,業界普遍認為,隨著我國海上風電開發范圍不斷擴大,深遠海等復雜工況區域對葉片提出了更高要求,碳纖維材料的高強度性能將能適應更加惡劣的工況環境。另外,輕量化葉片還可以降低吊裝和運輸的難度,對海上風電全生命周期降本有所幫助。
02汽車領域 汽車工業將成碳纖維應用新領域
此前,碳纖維由于成本高,多用于風電、航空航天、軍工、跑車等特定領域。如今,隨著技術進步,碳纖維不僅功能和強度都有所提升,成本也有的下降。
北京化工大學徐樑華表示,近年來,我國碳纖維行業的發展形勢非常好,目前已形成黏膠基、瀝青基、聚丙烯腈基3種類別的制備體系;以二甲基亞砜法為主,二甲基乙酰胺法和硫氰酸鈉法共同參與的原絲制備技術體系;濕法紡絲、干濕法紡絲、小絲束與大絲束工藝齊頭并進的工藝體系;高強、高強中模、高模、高強高模齊全的產品體系。
隨著碳纖維復合材料性能的不斷提高以及“雙碳”政策的加持,越來越多的汽車制造商也將目光投向于此。